第(1/3)页 “诸位刚刚都是从军事的角度来阐述的,不能说错,但都是目前最为需要的。” “无论是收缴兵器也好,还是建城筑关隘,都算是武力镇压,刚开始我们都能保持警惕,但能持续多久?三年五年还是十年? 一旦我们放松,那么他们会不会群起攻之?” 众人怔了怔,想说什么但还没有出声时,朱童蒙就再次开口了:“问诸位一个问题吧,草原游牧民族对我大明的态度如何?” 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,在场的诸位不是边镇总兵武将就是参与了北伐草原的武将,和游牧诸部都打过很多次交道,草原诸部对大明的态度他们很清楚。 “自太祖开国开始,我大明一朝与草原诸部的争斗就未停止过,与诸部的关系极为的复杂,主要分为三个阶段。 第一阶段是成祖和宣宗时期,蒙古势力退回草原,分裂为东蒙古(鞑靼) 和西蒙古(瓦剌,即卫拉特)。 成祖北伐的主要目标是东蒙古的鞑靼部(阿鲁台),马哈木趁机吞并部分鞑靼部部分溃败敌人、壮大,成为了大明北方最大的威胁。 永乐十二年,成祖亲率大军征讨卫拉特,在忽兰忽失温之战中大败马哈木。此战沉重打击了卫拉特的势力。 战败后的卫拉特部为了生存暂时向朝廷称臣纳贡,这种朝贡对卫拉特来说是一种政治策略和贸易手段,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布匹、粮食等等。 朝廷则以此作为羁縻手段,试图维持边境安宁。 总体来看是这一时期朝廷采取‘以夷制夷’的策略,拉一派打一派,卫拉特部则是畏威而不怀德,暂时臣服,积蓄力量。” “第二阶段,英宗到世宗前,马哈木的孙子也先成为卫拉特首领后,势力达到极盛,统一了蒙古大部,征服了女真、哈密等部,对明朝形成了半包围之势。 然后也先以各种借口开始南下袭扰北部边境,英宗亲征,在土木堡大败,此战大明国力大损,也先虽然大胜,劫掠无数,但内部矛盾重重,只能放回英宗。 等也先死后,卫拉特内部开始分裂,势力衰退,与大明的冲突急剧减少。 这一时期的态度是赤裸裸的敌对和征服欲望,这一点从也先的‘大元天圣大可汗’的称号就能看出来了。” 第(1/3)页